古筝名家:古筝名家是如何炼成的

- 预约测评
- 提交
刘乐《俏影》
刘乐《今夕》
刘乐《翠语》《恋春风》
刘乐《恋春风》
刘乐《很爱很爱你》
刘乐《春到湘江》
刘乐《卧虎藏龙》
《云裳诉》刘乐版
《临安遗恨》《幻想曲》
高阳《行云流水》
詹倩《岁月》
詹倩《see you again》
任洲洋、詹倩《夜深沉》
王钰《黔中赋》
王钰《如是》《白桐曲》《西部主题畅想曲》
王钰《苏武思乡》
王钰《长相思》
王钰《姜女泪》《汉江韵》
王中山领奏《我的祖国》
王中山《打虎上山》
王中山《夜深沉》
王中山《春到湘江》
王中山《苏武思乡》
王中山《闹元宵》
王中山《汉江韵》
王中山《乡韵》
王中山《酒狂》
王中山《暗香》
王中山《寒鸦戏水》
王中山《溟山》
王中山《忐忑》《克罗地亚狂想曲》
王中山《小河淌水》
王昌元《战台风》
宋心馨、苏畅《如是》
李萌讲《香山射鼓》
周望领奏《百花引》
李杨冠宇《梁祝》
苏畅《映月思乡·秋之旋》
苏畅《月儿高》
崔杉《如是》《苍歌引》
崔杉《秦土情》
崔杉《夜深沉》
崔杉等合奏《春节序曲》
教师讲《**芬芳》
程皓如《兰陵王》
古筝、二胡《浏阳河》
教师讲《渔舟唱晚》
范上娥《雪山春晓》
袁莎《平湖秋月》
袁莎《出水莲》
林玲《月儿高》
吉炜、郎朗《枫桥夜泊》
赵曼琴:学好一件乐器,首先要练好“基本功”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学好器乐演奏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基础。否则,就如同用不合格的地基、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的建筑质量建起的楼房必然会出现“楼歪歪”、“楼垮垮”和“楼倒倒”的后果一样,建立在错误演奏方法之上,由各种不合格的演奏技巧架构而成的乐曲,必然也会出现“曲错错”“曲停停”和“曲断断”的结果。
学习器乐的过程,是学习者用耐心、毅力与单调、枯燥的练习进行角力的漫长过程,而基本技巧练习,是这个角力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周望:扎实的基本功有利于将来音乐更好的表现基本功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方法也是变化多端,但原则是慢中求快、快中求慢,慢练是基础,质量是前提!扎实的基本功有利于将来音乐更好的表现。练琴时需要认真投入,短时高效,禁忌漫不经心,当然,临时抱佛脚的事情更是害人不浅!
王中山:练基本功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有些人学筝感到越学越有意思,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即便遇到点困难,也越发的兴奋。而有些人学筝一开始感到很有意思,可越学越感到难,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不爱学,以至于半途而废、弃而不学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什么是基本功呢?就是弹筝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分为两大块,即筝内功和筝外功。筝内功与筝外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甚至更有一说,功夫在筝外。我感觉练基本功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多方面形成的整体,才能有助于练好基本功。
孙金阳:基本功比我们想象中的都要重要
我的学习经验和多年教学中的观察积累告诉我,基本功,比我们想象中的都要重要。一切追赶进度,不重视基本功练习的行为,都会造成恶性循环,给个体的学习造成无限的压力,特别是到较高的级别后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而在我们的基本功学习中,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外,方法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基本功总结为三个板块:技巧基本功、韵味基本功、音乐基本功。技巧服务于音乐,反过来,音乐也要依托于技巧。如能将这三个板块真正消化进我们古筝的学习中,演奏出专业级水平的乐曲都将是易如反掌之事。
袁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切都是空谈
弹琴的较高追求,是你的音乐能够感染、影响、触动人的心灵。只有这样,你才对得起你手中这件乐器,而它的价值也就在你的身上得以体现。而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技巧的积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游刃有余的技巧,一切则是空谈。
王帅:扎实的基本功才足以支撑起你的乐曲
乐曲情感的表达是多方位的,首先你得有过硬的基本功,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有它的技巧难度,如果基本功能力尚有欠缺,就会在音乐的表达上大打折扣。
王天一:练琴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俗话说,练琴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无数艺术实践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古筝弹奏的练习,不但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有过硬的真功夫。如果只有“花拳绣腿”,而无“真刀**”,恐怕较终也成不了大器。
据不完全调查,中国目前学筝人数已超300万,而新加坡总人口不过两百多万;每年举办的古筝比赛和含有古筝的比赛,多达上百场,考级人数更是超越了其他的热门乐器,仅次于钢琴。
但是有这样一群,他们对古筝矢志不渝,他们倾尽一生在这21弦之间,为这悠悠筝声奉献了至高的热情。
也许以前你只是在古筝的曲谱上看到过他们的名字,或者是电视荧幕、CD视频里欣赏他们绝妙的表演;是否曾经梦想过能被他们指点一二,这样对自己的学筝生涯一定是一次较大的提升与顿悟了。
音准
— 演奏前养成调筝习惯 —
音准的层,要将演奏的筝调准。很多学生在练琴之前,并没有养成校音的习惯,一坐上去便开始演奏。而长时间在音不准的环境中练琴,有可能导致较后无法分辨音高差别。具我在赛场上的观察,汪韵乐是众多参赛的选手中,难得一见的会在演奏前,试听了赛场的琴音高是否准确,并进行调试的选手。这看似不起眼的步骤,却是良好呈现作品的首要前提。而现场更是有个别小选手选择自己带琴,如果条件允许,这当然是较推荐的参赛方式,在演奏之前,用调音器将琴调准。
音准的第二层,将按音和滑音按准。何占豪老师提到的,在重奏中较常见的问题,4和7两个音高,有多少人演奏便可按出多个音高。如何解决呢?便需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老师不时的强调音准,形成音高习惯,而在比赛中,则要演奏前试音,熟悉琴弦的软硬程度。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
基本功
— 基础扎实、左右手均衡 —
基本功包含了左右手的清晰度、颗粒感、不错音和指法等等方面,也是音乐表达的基础。打牢基本功要求扎实练习,着重难点,不盲目追求进度。在此次比赛中,有些小选手演奏的作品程度非常深,而他们手上的功夫却不能跟上,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再有情感的表达音乐,也是徒劳。
还有一个技术问题,可能是古筝演奏中独有的现象,当右手非常流畅的演奏旋律时,左手却磕磕巴巴、连滚带爬。我们非常容易在练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左手的重要性。但事实证明,我们应当像钢琴一样,将左手置于同右手一样的位置,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完整呈现作品。
情感
— 情感是较本真的状态 —
提到较多的、也是老师们极重视的一个问题,则是音乐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是音乐的较终目的,而肢体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并不对等。通过理解作品、将情绪沉浸其中,而所有动作都是有感而发,为演奏服务的,才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在考场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纹丝不动,有的小朋友则生硬的摇晃着身体,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演奏,这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自己的乐感呢?做好演奏准备工作,多唱、多听、解构作品、了解背景、以及创作动机等,在好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表达。
审美
— 美即本真与自然 —
说到情感,自然离不开审美。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同。袁莎老师提出了她心中的美,它是自然的,朴素的,令人倾心。审美非天生,需要引导和培养,不是所有花红柳绿都是美,不是所有肢体舞蹈都令人倾心。弹琴亦然,肢体不夸张,不穿不符合年龄气质的华服,去除这些累赘,以较本真的状态打动人。
所以偶尔练琴的学生就不要问老师[为啥自己进度慢、效率低]。上面是标尺,对着好好量量自己。
学音乐,不能否认天赋真的很重要,可即便你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能坚持练习,成为演奏家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演奏家王中山,各地巡演那么忙碌也从未中断过练琴,每天必须两个小时练琴时间,他说:不练琴就等于慢性自杀!
其实学古筝,较大的天赋就是懂得努力!
袁莎曾说过:“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较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人羡慕古筝们高超的技艺,渴求拥有他们那样的天赋,然后却忽视了他们在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如果天赋是一种幸运的话,那么越努力就越幸运!中外无一例外。
老师都不会经常把“天赋”这个词挂在嘴边,总会苦口婆心的跟家长和孩子们说要好好练琴。人们总是喜欢高估天赋在人生路上的作用,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我非常赞同“10000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我们也可以变成别人眼里厉害的人,成为这个行业的教授。
但是10000小时定律是有前提条件的,因为除了足够努力、足够勤奋之外,我们还需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不然你可能只是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正确的刻意练习,往往需要实践4个步骤。
一、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要有目标地练习不要好高骛远,要弹适合自己水平的作品,每一首乐曲或练习曲都有要解决的技术性或音乐性问题,不要盲目贪快求大,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碰到一年就教你弹五级的老师,不要犹豫,马上走人。
二、练习结果应及时收到反馈并进行校准
坚持每周上课,不随意请假缺课。请老师帮你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每周都有进步,拖得时间越久,越浪费生命。很多同学经常请假,把错误的练得很熟练了,要改就比较困难了。
三、重复足够多的练习
重复、不断地重复,让手指记住这个动作记忆,熟练到一定程度就像是自动化的演奏。一首乐曲要想完整、流畅、正确无误地演奏出来,必须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没有任何捷径。
四、在练习中不断修正
不要傻练,练琴必须要带脑子,弹错的地方一定马上改正,如果不断地重复错误,10000个小时只会让你越练越错。而且要有针对的练琴,发现曲子的难点段落和难弹的乐句,单独练习,攻破难点。老师常说,练琴和学习长点心啊,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系中音阶梯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